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6:59 点击次数:57
一碗理想中的水 2025-02-23
《道德经》有云:“执着者失之。”
万物皆有其道,过犹不及。
阳光雨露,滋养万物,然过盛则成灾。
为人处世亦如是,欲求圆满,心怀善意乃人之本能。
然若事事干涉,处处负责,不仅徒劳无功,反扰乱他人,耗损己身,徒增焦虑。
明智者,当适度负责,恪守界限,方能悦己悦人,消弭焦虑之根源。
01. 过度负责,扰人清梦
《庄子·逍遥游》有言:“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;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”
认知有别,境界各异。
若将己之认知强加于人,无异于对牛弹琴,徒增烦恼。
昔日,有位长者,热衷于向他人传授养生之道。
彼逢人便讲:“早睡早起身体好,一日三餐要规律。”
初时,众人尚能虚心听取,然久而久之,便觉厌烦。
盖因各人生活习惯不同,作息时间各异。
有人习惯晚睡晚起,有人则需通宵工作。
长者之言,虽有其理,然并非适用于所有人。
强人所难,反惹人嫌。
《孟子·离娄上》亦云:“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”
赤子之心,纯真无邪,不强求,不执着。
成人之美,当尊重他人之选择,理解他人之不易。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02. 太过用力,耗己损人
《大学》有云:“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。”
修身乃立身之本,亦乃助人之基。
若舍本逐末,一味向外用力,则如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,终将枯竭。
曾闻一事:
某君,热衷于帮助他人,事无巨细,皆亲力亲为。
邻里纠纷,彼必出面调解;朋友有难,彼必倾囊相助;甚至陌生人求助,彼亦竭尽所能。
然久而久之,彼身心俱疲,力不从心。
家人抱怨彼不顾家,朋友埋怨彼管得太多。
彼始觉困惑,为何己之付出,换来之却是埋怨?
实则,助人亦需量力而行,适可而止。
若超出己之能力范围,勉强为之,则不仅无法真正帮助他人,反会耗损己身,影响家人。
《道德经》亦云:“为而不争,功成而弗居。”
真正之助人,乃润物细无声,不求回报,不图名利。
当提升己之能力,完善己之人格,方能以己之光芒,照亮他人之路。
03. 成年人最好的距离:适度负责,恪守边界
《周易》有云:“各正性命,保合太和。”
万物皆有其自身之规律,当顺应其自然发展,方能和谐共生。
人与人之间亦如是,当保持适当之距离,尊重彼此之独立性,方能长久相处。
君子之交淡如水,平淡之中见真情。
《菜根谭》有云:“待人宽一分是福,处事让一步为高。”
与人相处,当宽容待人,留有余地。
不强求他人与己同,不干涉他人之选择。
尊重他人之隐私,理解他人之难处。
如此,方能赢得他人之尊重与信任,建立良好之人际关系。
反之,若事事干涉,处处设防,则如芒刺在背,令人不适。
最终,只会适得其反,破坏彼此之关系。
《论语》亦云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
君子之交,在于彼此尊重,彼此欣赏,彼此成就。而非强求一致,互相攀比,互相倾轧。
《诗经》有云:“投我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。”
人与人之间,当以真诚相待,以善意相报。
然亦需明辨是非,坚守原则。
不为蝇头小利所动,不为虚情假意所惑。
守住己之心,走好己之路。
余生,愿吾人都能做一个明智之人,适度负责,恪守边界。
不扰人清梦,不耗己损人,以己之光芒,照亮他人之路。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